世界商业网

热门关键词:  as  1111  欠钱  xxx  债务

互联网+党建 推动创新发展研究探索

来源:未知 作者:世界商业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8-18
摘要:互联网+党建 推动创新发展研究探索
“互联网+”时代,每个传统行业都孕育着“+”的机会,基层党建如何拥抱“互联网+”,基层党组织如何利用“互联网+”,顺应时代发展,结合互联网的特性和党建工作特点,以创新精神通过网络加强党的建设,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改制将成为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在改革改制过程中保证企业和谐稳定、改制发展两不误,将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国企党建工作不是没有创新的基点,而是缺乏创新的视角;不是没有创新的目标,而是缺乏创新的路径;不是没有创新的空间,而是缺乏创新的载体。置身于互联网+ 的思维层面,着眼于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国企改革改制的实际,党建工作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思考、有所作为。
 
树立端口介入思维 注重融会贯通
 
自中央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后,身处老国有企业的员工群情振奋、激动不已,大家都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对“战略机遇期”的提法很快达成共识。但随着改革改制的不断推进,兴奋逐渐变成了茫然:开始是不知道改什么,然后是知道改什么,却无从下手,重又陷入观望的境地。针对这种情况,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应该整体位移,到生产一线、车间班组去调研,讲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振兴东北的战略意义,改革改制的焦点、疑点、难点等。在讲解中,要跟全体员工澄清这样一个事实:国有企业改制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通过省内外已改制企业和未改制企业的正反两方面实例对比,辅之以企业内部的个案论证,最终我们必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发展是解决企业困难的唯一钥匙;改革改制是企业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国有企业一定会走出“不改是等死、改是找死”的怪圈,继而闯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顺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换句话说,党建工作在国企改制中客观上可以大有作为:国企员工既是改革改制的对象,也是改革改制的受益者;改革改制可以使广大员工重新焕发出高涨的工作热情,从而坚定信心和勇气,把改革改制当作“自己的事”来思考和应对。众所周知,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当广大员工深知改革改制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也事关企业生存与发展、前途与命运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就实现了无缝链接,每一个员工都把端口介入到企业局域网里,主人翁责任感随着改革改制的进程而逐步得到强化,操作性也变得具体而现实,而这比单纯地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得多。
 
树立群共享思维 让改制成果惠及员工
 
在改制过程中,不管党建工作的内容怎样变化,调研走访都是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党建工作创新的源头和载体。
 
对基层单位、车间班组、工程项目部进行地毯式的调研走访,侧重走访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这是体察企业真实情况的最佳途径。在建筑施工企业,党建工作的角色定位犹如监理,一方面,要协助行政战线做好安全生产、保稳定、促和谐等项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履行保障广大员工切身利益的责任与义务。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在围绕经济中心开展工作时,不能只想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置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于不顾。同理,既要把职工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实践好、发展好,又不能因主观上的“和群众打成一片”导致客观上的“与行政对立”。这也是对党建工作的尖锐考验。
 
从深层次看,改革改制是一场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的深度变革,是一场利益分配、权力格局、组织架构的再度调整。既然是除旧布新,就要求参与群体付出代价,甚至做出牺牲。战争年代付出的是生命;和平时期割舍的是利益。改革改制的最终目的应该、也必须是企业发展、员工富裕、社会进步。所以,实现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至关重要,这才是改革改制的初心和终结,也是改革改制过程中,企业党建工作必须首要明确并切实履行的职责。我们必须清晰而理性地看待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没有广大员工的鼎立支持、肝胆相照和荣辱以共,国有企业几乎每个人就都将失去了发展的平台和创业的空间。因此说,强化群共享意识,让改制成果与发展效益惠及付出代价的群体尤为重要。
 
树立互联互通思维让改革参与者倍感优越性兼顾局部和整体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更是一个企业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对国有企业而言,施工生产要创新,经营管理要创新,技术进步、科技研发更要创新。同样,改革改制过程中的党建工作也要创新,包括职能定位、措施办法的创新。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我们能够发现,站在组织内部看待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似乎无从下手;而站在保稳定、促和谐层面看待党建工作,则有非常广阔的立体空间。从政治角度讲,党建工作应首先站在改革改制的前沿,因为,如果党员领导干部不做出一定的付出、奉献甚至牺牲,则很难要求职工群众做些什么,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所以中央才有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要求和论断。
 
同样,站在改制的层面操作改制,改制就永远是一个怪圈和困局,很难走出迷茫的漩涡和苑囿。一手抓改革改制,一手抓经营生产,改革发展两不误才是现实之举。国有企业要发展,员工的温饱是前提。我们常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身处改革改制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还要讲“居危思安”,这是企业党建工作应首先意识到的。从传统的“居安思危”到现代的“居危思安”,这是改革改制过程中党建工作的一次超越、一轮升华、一度涅磐,而且,这种观念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观念一转天地宽。当我们不再把国企员工简单地视为改革改制的沉重包袱,而是当作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来思考经营时;当我们不再是教条式地置疑“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推进改革、加快发展时;当我们不再搞“拉郎配”、不再觊觎靠企业外力、行政手段强制推进,而是凭借企业内生动力、核心竞争力,利用资质升级、资源重组、资金融通,靠艰苦奋斗锐意进取、自内而外来破题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些发源于专业技术领域的想法、做法,同样适用于国企党建工作领域。运用互联互通思维,积极参与企业改革改制,并在推进过程中有效化解矛盾和问题,使得改革改制取得成功,没有比这更能让参与者倍感优越性了。
 
树立互联网+思维 统筹新时代与新常态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对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改革改制进程中的国企党建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新时代呼唤新常态;新常态托举新时代,二者相伴相生、互为依存。“四个意识”为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铺垫了的坚实注脚;“四个自信”为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砌筑了广阔平台;“四个全面”为完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疏浚了宽广路径。创新驱动发展正呈现出新格局、释放出新活力。
 
无论如何,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作用的地位不能变,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能变,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变,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变。从中央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群团系统首次工作会议等传递出的讯息看,“全面从严治党”与“严格依法治企”遥相呼应、一脉相承,改革改制、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并不是削弱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而是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党建工作相辅相成,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党组织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以互联网+ 的视角审视剖析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辩证统一关系,工作方式方法是辐射状的、发散性的、共享型的,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从业者完全可以在这里尽情施展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激活更多的智慧源泉,汇聚更多的聪明才智,输送更多的磅礴力量。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学会用互联网+ 的思维对传统工作予以现代解读,并在实践中赋以新的经营内涵、疏导新的管理要义,在国有企业全员秉持互联网+ 思维、戮力推进改革改制的时代洪流中,驱动国有企业这艘满载从业者殷殷期盼的巨轮,早日登陆成功的彼岸。
责任编辑:世界商业网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商品 | 财经 | 贸易 | 企业 | 图片 | 视频 | 各国

2007-2018 世界商业网 版权所有 www.sijii.com  技术支持:世商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