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其民粹主义政党五星运动和联盟党二次组阁成功,成为西欧首个反建制的民粹主义政府。
新总理孔特(Conte)—— 一个毫无政治经验及政府工作经历的律师,在向议员发表就职后的首次政策演说时,表达了反对移民、拒绝财政紧缩政策等强硬立场,并引发意大利10年期基准国债收益率不断走高。
民粹主义在西欧的第一枚锲子
在意大利的政治图谱中,北方联盟被认为是极右翼,其最初目标是推动意大利北部地区自治;近年来该党提出了“意大利优先”的口号,并逐渐转向欧元怀疑论和反对移民上。五星运动党虽然披着左翼政党的外壳,但在对待移民和欧元区问题上又与右翼政党态度类似,所以被认为是超脱左右的民粹主义政党。
两党在组阁的谈判过程中,被传出正在研究设计欧元区的退出机制,并引发市场恐慌。尽管后来“退欧”被北方联盟澄清,但最终的协议草案依然挑战了欧元区现有的多项规则、并引发市场担忧,这导致意大利股债双杀。
意大利此前债务危机直接导火索,正是政局不稳所引发市场抛售浪潮,但核心问题在于债务占GDP比重过高。截至2018年4月,意大利公共债务为2.3万亿欧元,债务占GDP比重为132%,仅次于希腊位列欧洲第二。债务高企的根源是“高福利+高失业率”,意大利15岁至24岁的青年,三分之一找不到工作,这个数据仅次于希腊和西班牙,位列欧洲第三。
意大利的经济问题与拉美类似。一些民粹主义政权为了维持国内高福利,大量举借外债:一旦外部环境开始不利,债务问题便周期性爆发,致使外资流出汇率下跌;同时国内通胀高企,迫使央行实行高利率政策,最终挫伤经济。国内福利水平只增不减,伴随着国际竞争力不断下滑,如此恶性循环。
要有效降低债务占GDP比重,就必须进行税制及劳动力市场改革;但这又是一个困局,选民并不愿意改革,因为这会在短期内牺牲他们的福利。
面对债务困境、高福利高失业率并行,以及改革遭到不满和抵制无法推行下去,所以意大利更倾向于将经济困境的责任推卸给欧元区,尤其德国。
在意大利民粹主义政党眼中,德国以及欧元区应该为意大利经济增长乏力以及财政紧缩等问题负责:德国利用偏弱的欧元,在欧元区内部积累了过多的贸易盈余,从而吸干了其中的边缘国家。
虽然短期内脱欧可能性不大,但意大利作为欧元区民粹主义的第一根锲子,其政局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震荡,并最终会影响欧元区经济。
欧元就是德国版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欧元使得欧元区内部不再有汇率差,那么欧洲的弱势工业国就没有办法通过货币贬值,来和欧洲第一强国德国竞争。不但没有货币贬值壁垒,欧元区不再存在贸易壁垒、人员流动障碍、金融市场隔离……将使自己成为德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地。既不能贬值、又无法印钱的欧洲诸国,就只能找德国借高利贷。
德国是欧元区的最大受益者。但维持欧元区的存在,德国所负担的成本是多少呢?
2016年欧盟总开支为1550亿欧元,而德国GDP占欧盟20%以上,如果按照经济体量去承担这部分费用:德国实际负担的费用,占其GDP比重仅在1%左右。如果把欧元区比作中国,欧盟各国比作中国各省,维持欧元区的费用比作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中国2016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达到5.3万亿元,2016年GDP为74.4万亿,占比7.1%。
可见相比而言,德国不但是欧元区最大收益者,而且维持欧元存在所承担的费用却非常有限,可以说性价比非常高。
反之,如果有部分国家退欧、甚至欧元区解体,德国将承担多少损失呢?
德国的直接损失就是,退欧国家欠德国的债务将会大大贬值;此外,贸易壁垒增加、人员流动受阻,金融市场隔离……相当于将统一市场重新切割成各个细分市场,这对德国将会是潜在的致命打击。
2012年,《经济学人》杂志给德国算了一笔账:如果希腊退欧,德国将损失1000亿欧元;如果欧猪四国及塞浦路斯退欧,德国将损失5000亿欧元。六年之后,这个损失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所以算大账,德国一定会尽力维持欧元区,即使这个成本是由自己来负担 —— 只要性价比依然存在,这个代价就可以承担。
|